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旅行】探訪鹿港小鎮,尋找台灣的歷史之心。

決定給自己放個長假,一一探訪關於台灣的歷史痕跡。沒有太多的計畫,在結束苗栗老寮之旅,因為Hostel老闆的推薦,來到鹿港,這處中部沿海曾經繁華的古老小鎮。

在大學畢業時,騎車環島曾經到訪過鹿港,但並沒有仔細體會這小鎮的美好。藉由這次停留,發現這小鎮不同的一面,不論好的還是壞的,都代表著這裡的人生命的足跡。開始反思,在經濟發展,都市更新的框架下,真正美好價值的事物,是不是正一點一滴的被犧牲掉了?

位在鹿港隘門旁的小艾人文工坊,一處百年老屋整修而成的背包客棧是這次旅程的落腳處。跟著台灣的歷史痕跡行走,老房子在這痕跡的精神象徵,最令我著迷。


聽著管家小魚的介紹,經歷過清朝通商、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代下的老屋,小艾背包客棧保留著原始的架構,屋子維持著台灣典型狹長的街屋型式,內部有著一個樓面狹窄陡峭的淑女梯與清朝時所留下的壓艙石在門框的位置,更多的是夾藏許多歷史下深深足跡。


有關牆上那幅畫,也是充滿巧思。在修復老屋過程,這面牆因為壁癌的關係,不管如何油漆,牆面依然呈現斑駁的狀態,後來來了一位學美術的房客,而巧的是他剛好是學國畫,就這樣用一支毛筆畫出了【媽祖與大道公】的愛情故事,而旁寫著到底是「千年之愛」還是「千年之憂」呢?就讓每個來這的房客自行想像囉!

休息片刻,小魚邀約今晚入住的房客們一起吃晚餐,也帶著大家夜訪鹿港!至於鹿港好吃的東西,我想大家隨便Google一下就會有許多懶人包行程出現,我就不加贅述。

鹿港這座古老的小鎮,從18世紀以來,因地理位置等因素,在經濟通商下,自然成為重要的貿易據點,也吸引了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世代定居於此,伴隨而來的深厚宗教信仰,從現在的廟宇密集度可探知一二。

天后宮對台灣人來說一定不陌生,而在鹿港就有三座重要祭拜媽祖的廟宇,鹿港最早的天后宮─興安宮(鹿港最早媽祖廟,由福建興化人所建)、舊祖宮(香火最鼎盛,因為與中國大陸貿易繁盛,為求商船往返平安,由當地民眾集資興建,後由開鑿八堡圳的施世榜等富商擴建。)與鹿港第一座清朝官方建的新祖宮(又稱敕建天后宮)。
晚餐後,伴隨雨後涼爽的空氣,散步到龍山寺,這座清朝時期結合眾多美學設計與民間故事的寺廟。因信仰宗教不同,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廟內融合中國風水、陰陽五行等元素巧妙設計的空間,尤其是在寺廟戲臺的八卦藻井中,細緻的彩繪圖樣與層層交疊的形式設計,白天時,聽著佛鐘的敲響聲,時間就像靜止般讓心靈無比平靜。(註:龍山寺是全台保留最完整的清代建築。)
過去這個空間是作為戲曲演出,而八卦藻井的設計有產生共鳴的作用。2013年曾經有藝術家將鋼琴搬至此處進行演出,呈現一種東西方交融的景象。如果還有機會,絕對要來現場聆聽!

除了大型寺廟外,鹿港巷弄內也藏著許多小巧具故事性的小廟。如果想看一些新奇的廟宇,玉渠宮絕對不能錯過!

我想它應該是全台灣唯一能夠將時事創意與傳統文化結合這麼融洽的廟宇。為何這麼說?因為他是全台灣唯一在廟宇彩繪上,畫著海綿寶寶、小叮噹、米老鼠等卡通人物,而且這些圖像與廟宇間毫無違和感,如果沒有人提醒,你甚至找不到他們在哪!
至於為何會畫上這些卡通人物,是因為廟裡拜的戲曲之神,某次整修時,畫師突發奇想,將當時很紅的卡通戲劇海綿寶寶畫上,發現意外的融洽,這個卡通廟宇就這麼誕生了!

宮內祭拜著戲曲之神「田都元帥」。在民間故事中,田都元帥因為出生被丟棄在田中而被螃蟹所救,因此如果仔細看宮內的田都元帥神像,有一尊嘴巴旁就有著像螃蟹吐出的白色泡沫!
另外就是,畫師將田都元帥的傳奇一生,用細膩的筆觸呈現在廟裡兩旁牆上,大家可以簡單瞭解這有趣的民間故事!

鹿港巷弄內還有許多歷史足跡,等著你一一探尋,像是號稱東方文人沙龍的十宜樓、清朝時期為防範土匪而有的「銃櫃」等防禦用建築痕跡以及九曲巷,古人因在地氣候與土匪猖獗年代所創造的巷弄結構。走在其中,驚奇連連,令我感念古人的智慧與反思現代我們面對貼近生活事物的態度又是如何?

找尋記憶,鹿港的「歷史之心」

在1999年的時候,鹿港曾經因都市更新,拆除一棟具有歷史價值的船頭行「日茂行」,這事件引來在地文史學者及居民的不滿,因而發起保存古蹟的活動。
標題所打「歷史之」是什麼呢?就是當年為保存古蹟所舉辦的歷史空間與藝術裝置結合的活動。在8、90年代前衛藝術正值蓬勃的時期,那場活動從原本希冀帶來歷史空間再次活化與提醒世人古蹟價值的重要議題,變成在地居民反感,阻斷破壞藝術作品的呈現事件。

經由閱讀相關的書籍資料,當年活動中最令我震撼的作品之一【國泰民安】,將媽祖神像用假鈔貼滿全身,創作者想表達的是,在古蹟被破壞,鹿港人在意的只剩下金錢迷思的當代,希冀藉由作品來喚起大眾對鹿港真正價值的在意,但這項對當時來說非常前衛的藝術作品並沒有達到這樣效果,反而引來抨擊,最後落得遷出展區的結果。
(※圖片轉自網路)

【醒來吧!鹿港!】,創作者將鹿港大大小小街道、房屋外牆面畫滿眼睛,藉由作品諷刺當時政府及鹿港商家金錢至上而破壞鹿港珍貴資產的行為,也因為藝術家、策展單位與民眾之間的溝通不良、粗略的協調過程,讓這場活動變成一場負面的鬧劇,真正藝術、歷史價值無法被看見。
(※圖片轉自網路)
15年的歲月過去,走在2014年的鹿港,穿梭街道,你仍可以找尋到一點痕跡。

現在的日茂行附近,發現到不少建築體牆外窗戶邊還遺留著【醒來吧!鹿港!】當時的眼睛,對比今日鹿港的樣貌,心中有點感傷,要是當時的藝術創作過程是有經過良好的溝通及協調,讓鹿港老居民瞭解藝術本質概念與在地狀況之間的關係,或許鹿港人面對文化保留這件事會更有想像力及創意,而不是只剩下華麗仿古建築的伴手禮店與商店、走馬看花的人群,那些屬於鹿港過去珍貴的故事應該就可以讓更多人知道的呀!

看台灣許多歷史文化的保存,除了Ptt八卦版上「有沒有全台灣的老街都長一樣的八卦」政府修復版外,許多在地深度旅行都是由一群熱愛土地的人士主動在推動,像是我住的背包客棧就正在做這件事,除了計畫整修100棟老宅,他們找尋許多鹿港過去故事,在旅人的到訪時,一一為大家講故事,讓旅人走在鹿港街道時,不再只是吃喝拍照,而是聆聽這些老事物傳遞給我們知識靈感,感受這些隱藏在歷史下的記憶溫度。

另外,近年來,許多鹿港的年輕人為了深耕土地,組成了『鹿港囝仔』,在桂花巷藝術村駐村,邀請許多來自鹿港的藝術家,不定期的進行創作展出,藉由不同型式的內容,讓旅人看鹿港的樣貌。若有來訪鹿港,可以來這與他們聊聊,體驗鹿港另一種生活態度!

鹿港囝仔FB

有時候對於「我是誰」、「我來自哪裡」的問題有很大的羞愧感,當我們不瞭解自己生長的土地擁有什麼樣的歷史、故事,以及生活中接觸的事物是如何而來,我們如何向別人述說?進而不瞭解自己土地的擁有的珍貴知識,我們又該以什麼樣的方向前進呢?

這次鹿港旅行,短短三天,以非走馬看花的方式進行著,深入巷弄看建築的美與巧思,走進鹿港小鎮的「胃」品嚐暖在心頭的麵線糊,吃著回到台北難以忘懷的老龍師肉包,聽著香包店老闆如何堅持手作傳承信念的故事。在背包客棧內,靜靜書寫記錄,感受百年老屋如媽祖般保佑的寧靜心靈。
                                     ●走訪巷弄遇見的斜角屋與龍山寺象徵圓滿祈福的廊道設計。                                      
旅行就是將自己放下,跟著心、跟著土地走,不管是否獲得實質收穫,都會悄悄的累積養份在心中的!